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学术研究 > 热点评论 > 热点评论详情

宋微:中非产能合作迎来新机遇

2016-05-23 08:52:00
文章来源: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

        目前,中非产能合作与非洲工业化进程高度契合,中非合作正迎来新的机遇。2015年,非洲联盟发布的“非洲2063发展议程”明确提出,到2063年非洲制造业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达到50%以上,吸纳新增就业50%以上。而中国拥有门类齐全、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,正在积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,中国优势产业和产能符合非洲工业化需要,而非洲具备承接中国产能的强烈意愿和需求。

        因此,中非双方应在发展的坚实基础之上,着力创新合作方式,使中非产能合作能够最大限度推动非洲工业化进程。

        非洲充满期待

        非洲各国对中非产能合作充满期待,主要聚焦于三个方面:

        首先,希望中非产能合作能够对接“非洲2063发展规划”。目前非洲已经在全非洲、次区域以及国别三个层次制定了发展规划,并列出非洲未来发展的七个优先领域。中国优势产能转移能够对接非洲需求,帮助非洲发展培育本土配套工业,打造高端制造业。

        其次,希望中国加强对非洲的农业援助。中国发展的经验表明,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工业化的前提,这在非洲已经形成广泛共识。因此,中非产能合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农业产能化。中国能够在对非农业援助过程中注重种植、仓储、加工、市场推广相结合。

        再次,希望扩大中非教育合作。非洲工程技术教育水平低,90%受教育人才为人文科学背景,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自然科学、技术以及工程类人才极度短缺。深化教育合作、加强技术培训是产能合作的基础。

        非洲工业化面临问题

        当前,制约非洲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:

        政治转型影响发展目标,难以内生工业化。冷战结束后,西方国家大力在非洲推进第三波民主化,将是否进行多党选举作为获得西方援助的重要指标,严重转移了非洲国家的发展重点。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更好地迎合西方提出的“民主”和“良政”上,忽略了发展工业化。

        营商环境差难以吸引外资大规模投入工业项目,难以外生工业化。大部分国家往往在民主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急剧推行西方模式,一方面造成了政局混乱,安全隐患频仍;另一方面政府治理能力低导致部门间协调能力差以及执行能力差等,难以吸引外资推动工业化。

        储蓄率低、基础设施短缺和人力资源不足,难以支撑工业化。非洲国家普遍储蓄率不高造成融资困难,难以进行支持工业化项目的大规模公共开支。而基础设施又是工业化发展的硬件,技术人才是工业化发展的软件,二者都不具备,工业化更是无从谈起。

        创新中非合作模式

        针对非洲工业化面临的问题,中国应积极创新对非发展合作模式,以此为依托推动中非产能合作,助推非洲工业化。

首先,紧密银、政、企合作,创新融资模式。为发挥政策性融资的引领和先导作用,应建立针对重点国别的融资服务体系,重点支持前期可行性调研,破解好项目难找的问题。积极参与非洲金融体系建设,完善境外投资保险体系,以破解好项目难找的问题,规避中小企业走出去风险。

        其次,强化产学研对接,注重技术转让。推动技术类大学、智库与企业对接。项目选择与目的国的国情相结合。加大对国内非洲研究智库的支持力度,对产能合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前瞻性研究,如双重征税问题。

        再次,构建“基础设施”+“工业园区”模式,打造集群优势。在中国援非的大型基础设施沿线建立工业园区,龙头企业拉动与配套企业跟进相结合,上游和下游对接,推动全产业链走出去,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。

        此外,打造“国家公共服务平台”,大力推动制造业企业进军非洲。加强顶层设计,整合中非政府部门、企业、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的信息资源,设立机制化平台,及时通报大型基建项目和能源类建设项目的信息,做好将优势制造业企业向非洲政府的推介工作。

        最后,培养“非洲创客”,推动跨境电商合作。加强对非洲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,发展跨境电商,建立中非间买家卖家数据库和在线咨询系统,将信息流、资金流、商流与物流结合,实现商贸双向发展,推动外贸向内贸转型,从而减少贸易摩擦,推动中非商贸流通革命。

        本文发表于《国际商报》2016年5月16日

        (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)

        作者:宋微,国际发展合作研究所副研究员